下午最後一節課是鄉土語課,小朋友下課在外開心活動後,進教室後卻鬧哄哄的,依慣例是在齊聲朗讀課文後會安靜下來,不知怎麼的今天大家的心情卻顯得很浮燥…身為老師工作一整天其實也有點累了,請大家念了兩次還是有人在私下講話,這種情境下很容易火氣就上來了,該如何心平氣和的運用策略讓全班在短時間恢復專心呢?
(二)理論分析
1. 正向情緒擴建理論(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emotions):Fredrickson B. L. 提出正面情緒擴建理論,說明正面情緒對人的重要性。她的理論發現負面情緒(例如恐懼、憤怒等)會只著重於避免或面對威脅時的狹窄回應。相反的,根據研究發現人在正向情緒狀態時會提高認知能力、注意力寬度、工作記憶能力、語言表達等,也就是說,人在正面情緒狀態最具有開展與創造性。
這讓身為師長的我們去反思:您想塑造出什麼樣的孩子/班級?(延伸閱讀:【正向親師交流】打造教室裡的正向奇蹟)如果用權威式的管教,表面上學生乖乖服從,但其實是因為警告.權威等方式,會讓學生有焦慮等負面情緒才乖,試想如果學生常常被罵,那學生怎麼可能放鬆下來分享更多想法呢?長久下來孩子將缺乏開展與創造力。相反的,一個氣氛良好的班級,學生在正向情緒中被啟發,各方面的表現自然也會跟著提昇。
2. 羅沙達比例(Losada ratio):在「邁向圓滿Flourishing」一書中提到實驗者進入60家公司,記錄下他們開會時所說的每一個字,其中1/3的公司越來越有發展,1/3還可以,1/3的公司在走下坡。研究者把每一個句子登錄在正向或負向用字上,然後來看它的比例。研究結果發現大於2.9:1的正向負向語句比例的公司在成長,在這個比例之下的公司經營得不太好,稱做羅沙達比例(Losada ratio)。書中最後也提到「但是,對正向不要太高興,生命就像一艘船,同時要有帆和舵。有13:1沒有負向的舵,正向的帆會沒有目標,你會失去信用。」所以也不能過度正向,適度的5:1會讓關係運作得更好。
(三)實務活動
班級中一定會出現違規的事,若是動不動就大發電霆罵人或處罰孩子,不僅破壞自己和全班的心情,對於孩子後續的學習也將有所防礙。此時,我常用的實務做法如下:
1. 老師提醒自己要忍住脾氣:正所謂「脾氣來了,福氣就沒了」,一定要提醒自己,雖然大聲罵人可以很快解決問題,可是對孩子長久的發展卻有負面影響,因此,若想要營造出正向情緒的班級,老師自己情緒管理很重要。
2. 請全班靜心冥想:請全班先閉上眼睛三分鐘,讓大家把心靜下來,引導孩子專注當下,把心收回來。引導冥想時老師要善用羅沙達比例,正負向言詞比例至少要3:1,最好能五句好話,一句警告或提醒。
3. 講解如何「做對的事」:師長應避免一直鎖定在負向行為,而是要引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如何「做對的事」。例:剛剛一上課鬧哄哄的,讓我們想想很棒的表現應該是怎樣呢?還記得上次大家一上課就把第一課念得好整齊,課本都打開來,好認真的情境嗎?來,現在讓我們練習做一次。
4. 先鼓勵有做到的小朋友:在訓練的過程師長應將注意力「先」放在做得很棒的小朋友,接著「再」訓練還沒做到的小朋友。例:原本一上課鬧哄哄的,在講解如何「做對的事」後,請全班重新念一次課文後,直接問全班:「剛剛很認真念的人舉手」,然後立即給予讚美,接著,再點名幾位還沒專心的小朋友,請他們要加油,可以請全班再陪他們念一次。
5. 給予未來美好想像:告訴孩子學習這個科目的原因以及未來可以運用的情境,當孩子意識到眼前所學的對未來是有意義的,自然就能提昇學習動機。
最後要再次強調,班級經營與輔導沒有一定的模式,我的方法不是最好的,而且也不見得適合每位老師,在此僅是抛磚引玉,如果大家都能透過討論交流去反思自己的班級經營模式,相信將有助於找出盲點,不再當一位萬年教師,讓自己的教學更進步,學生也跟著受惠,提升這份工作的意義感,這也就是正向心理學中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之一囉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